• 首页  招生就业  研究生招生  学科点概况
    • 学科点概况

    1.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科学技术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交叉性学科。本学科点以农史为重,立足岭南,面向世界,是一级学科学位点,研究领域分为农学史、技术史、科技与社会、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四个方向。

    本学科点于1980年开始招收农史方向研究生,是国内最早招收农史研究生的硕士点,至今已培养了近200名科技史硕士研究生。除培养了中国第一个农史研究生外,本学位点还创造了“最早举办中国农史界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最早创办‘文革’后第一份农史刊物《农史研究》”“最早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的农史单位”等多个第一;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出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救荒本草校注》《明清以来闽粤赣边的农业变迁与山区环境》等著作、论文集40多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高校人文社科二等奖、国家图书二等奖、广东社科最高荣誉奖、广东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等各级科研奖励20多项。本学位点还拥有一个以收藏农业历史文献为特色的特藏书库,藏书量达8万多册。其中收藏的古农书为国内外最多,是广东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学点还十分重视学术交流,举办“南方草木状国际学术会议”“中国农业历史学会2016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6次;邀请美、英、法、德、日、韩、印、越、泰等国学者,港台学者,以及国内学者葛剑雄、李根蟠、陈春声等近百学者来访;师生出访美、英、日、韩、印、泰、以色列等国进行学术交流和访学。

    2.中国史

    我校关于中国史的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丁颖院士1926年开始的华南稻作起源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梁家勉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开始从事中国农业史研究,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果。拥有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下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专门史三个学科方向。其中中国古代史方向下设先秦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和明清史、古代乡村社会史等几个研究领域;中国近现代史方向下设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社会史、近代岭南农业生态史等四个研究领域;专门史方向下设宗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岭南地方文化史、中外农作物及栽培技术交流史等四个研究领域。

    中国史学位点与拥有38年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的科学技术史学位点互为依托、资源共享,研究人员相互支援、教学体系平台一体两用,使学位点的教学科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优势和特长,在农业生态史、乡村社会史、中外农业文化交流史方面拥有自己的研究传统和特色,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生培养体系;第二,利用岭南独特的区域优势,在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岭南佛教传播史、岭南道教思想史、岭南地方文化史、岭南民居、民俗史方面做出了较为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和特色;第三,在乡村社会史、水利史、灾害史方面形成了较具特色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领域与研究成果对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特别是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的功能与作用,为未来的文化建设、智库建设培养急需的人才。

    3.法律硕士

    我院拥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我院法律硕士的培养,以致用、实务为指向,为广东乃至全国培养具有较强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并具有涉农法制专长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

    本领域有导师16人,均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另外从法律实务部门遴选有经验丰富的兼职行业导师32名。学院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专利代理事务所、狱政管理部门等法律实务部门建有多家实践基地,设置广东省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新型城镇化法治研究中心、广东省人大(揭阳市)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31选7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近五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97项,科研总经费1041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5项;出版专著23部,发表论文145篇,具有较大的教学与研究优势。

    4.农业硕士

    农村发展领域的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培养能够掌握社会学、管理学和发展规划等学科的农村发展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其中的工具和工作方法对农村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实践型、高层次的农村发展专门人才。

    本领域有导师25人,其中教授13人;设置6个研究平台;近五年立项课题4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8项,科研经费681.3万;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137篇具有较大的优势。